揭秘药品招标过程中存在的“行业通病”

文/剑鱼君
2017-04-25
分享
微信好友 新浪微博 QQ空间
1
文章摘要:在我国,传统的医院药品招标采购中存在着透明度不高,搞暗箱操作,有的甚至搞权钱交易等问题。长期以来在医疗机构中形成了“以药养医”的补偿机制和分散采购药品的管理模式,为药品市场的恶性竞争提供了生存环境。

在我国,传统的医院药品招标采购中存在着透明度不高,搞暗箱操作,有的甚至搞权钱交易等问题。长期以来在医疗机构中形成了“以药养医”的补偿机制和分散采购药品的管理模式,为药品市场的恶性竞争提供了生存环境。查看全国药品招标信息,推荐使用剑鱼招标订阅。很多时候做事情要找对方法,很重要。

已经实施了6年的原有招标模式因为种种漏洞备受各界诟病,其中最核心的问题就是没有很好地起到降低药价的作用。企业对招标政策的熟练应对,已通过很多的方式化解了招标的威力,比如通过产品组合,用牺牲低价品种保护高价品种销售的做法,结果是药价并没有真正降下来,还衍生出一大堆问题。

目前对于药品招标来说,无论对于医药部门、医疗机构还是患者来说,都有一定的通病。

通病一、单方赢利。很明显,医疗单位既是招标规则的制订者,又是执行者,而医药企业在买方市场下变成“弱势群体 ”,面对带有部门利益倾向的不平等招标规则只能逆来顺受,这种只能单方赢利的情况在医药行业很常见。

通病二、低价论。相信做药的朋友都知道,药品招标基本上是以低价位作为药品价值的取向,这一点可以说是药品招标行业的通病,对整个行业带来的伤害也最大。

通病三、费用众多。在医药行业的药品招标过程中,各种费用非常繁杂,名目众多。实际上,代理服务费用不但由企业支付,而且收费标准还比较高,这相对医药商业微薄的赢利水平来说,不堪重负。